中國陶瓷發(fā)展史上,宋代是百花爭艷,元代是一個過渡,明代則形成了幾乎是景德鎮(zhèn)一花獨放的局面。明代景德鎮(zhèn)的瓷器,以青花為最主要的產(chǎn)品。它代表了釉下彩發(fā)展的最高階段。
宣德青花:
宣德時官窯青花瓷絕大多數(shù)使用蘇麻離青料,同伴具有永樂時期青花紋飾色澤濃艷、暈散、大小不等、凹陷胎骨具閃銀白色"錫光"的黑色斑點等特點。同時宣德官窯還有一小部分使用國產(chǎn)鈷料繪紋飾,顏色艷麗穩(wěn)定,沒有黑斑。宜德時期的青花瓷的胎體,比永樂時的同類器物要厚重,釉子肥厚閃育,不太平整,像橘子皮,俗稱"糯皮釉"。若在高倍放大鏡下觀察,釉面充滿了大大小小的氣泡,甚至小氣泡擦大氣泡。宣德朝無論什么品種的瓷器,幾乎都是這種釉面。
2016年5月30日下午6:00,香港佳士得春拍“三十周年志慶拍賣:世紀(jì)珍藏”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槌,共推出30件拍品。其中,明宣德青花五爪 云龍紋大罐以2200萬港元起拍,1.4億港元落槌,由曾志芬的委托競得。
此罐源自一個法國私人家族,在其家族中代代流傳至今?,F(xiàn)任藏家是一位瑞士籍女士,大罐曾是其外祖母M.Legrand女士(1883-1978)的藏 品。M.Legrand女士來自巴黎北部,在巴黎度過了大半人生,1926年時繼承了此罐,后傳于其子(現(xiàn)任藏家的舅父),而這件大罐曾被紀(jì)錄于一張 1981年的清單之中。1997年現(xiàn)任藏家的舅父過世后,由她繼承了此罐,并將其置于宅邸穿堂作擺放杖之用,因而曾配有一層金屬內(nèi)里作保護(hù)。
宣窯多被鑒賞家認(rèn)為是中國青花制作的高峰,而宣德龍紋的描繪以矯健生動著稱。本件宣德青花大罐所繪龍紋即體現(xiàn)了這樣的特點,與此龍形相近似者見于美國 波士頓美術(shù)館收藏的南宋陳容《四龍圖》與《九龍圖》中,可見宣德官窯御瓷亦受古畫的影響。這類大罐一般是宮殿陳設(shè)之用,與其可參照的兩件是署“大明宣德年 制”、“御用監(jiān)造”款的掐絲琺瑯龍紋大蓋罐,一件藏于英國大英博物館,另一件為Pierre Uldry珍藏。
馬未都說宣德青花瓷胚體為瓷石高嶺土二元配方,白凈,瓷化程度好,但亦有胎松質(zhì)粗的。大部分器物為淡卵青釉,釉質(zhì)潤亮,釉表具細(xì)桔皮紋,另有部分為灰黃或灰青色。青花料有國較和進(jìn)口兩種。宣德民窯青花瓷的主題紋飾較洪武、永樂朝簡單。宣德青花紋飾比永樂的稍顯粗獷,隨意點繪沒有輪廓,俗稱"一筆點畫"。
常見紋飾有批把綬帶鳥、石榴、葡萄、四季花卉、花果、纏枝牡丹、纏枝蓮花、纏枝菊花、纏枝靈芝、纏枝牽?;ā⑺芍窕跉q寒三友、寶相花、束蓮、海水龍紋、云龍、云風(fēng)、海獸波濤、獅球、山石欄桿、仕女嬰戲、八寶(明代的八寶順序為:輪、螺、傘、蓋、花、魚、瓶、腸)、阿拉伯文字等,邊飾有纏枝花卉、仰蓮、蕉葉、忍冬、龜背錦、垂云、連錢紋、回紋、弦紋等。另外,宣德時期還有在青花地上留白紋飾的品種,如上海博物館收藏的青花地留白龍紋渣斗,這類品種流傳下來的極少。
想了解更多瓷器的歷史、價值、鑒定真?zhèn)巍⒔灰卓陕?lián)系(電話+微信) a15817288538鄭先生
發(fā)表評論
◎歡迎參與討論,請在這里發(fā)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觀點。